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发挥统战优势擦亮三都名片
发布时间:2012-9-12 16:53:16

  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新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禹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地域特色明显,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禹州市委统战部依托禹州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发挥统战工作优势,积极助推地方文化建设,就统战工作如何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禹州市文化资源优势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丰富,历史遗迹星罗棋布,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钧都、药都、夏都“三都”文化亮点频现。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一是以古钧台、瓦店龙山文化遗址、禹王锁蛟井等代表的“夏禹”文化;二是以钧官窑址博物馆、千年古镇神垕等为代表的钧瓷文化;三是以中华药城、“药王”孙思邈、怀帮会馆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四是以黄帝晚年修道地“逍遥观”、大鸿寨为代表的道文化与黄帝文化;五是以战国法家韩非子、秦时杂家吕不韦、汉朝留侯张良、汉景帝帝师晁错、三国曹操智囊郭嘉、唐朝画圣吴道子等为代表的颍川士族文化与名人文化;六是以方、雷、邝、陈、赵、韩、郭、钟等姓氏发源地为代表的姓氏文化与根文化。
  二、面临的问题
  禹州文化建设工作由于起步晚,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总体规模小,门类还不够齐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虽然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数量逐步增多,但由于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还停留在“门店企业、地摊经营”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二是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三是缺乏统一的宣传推介,知名文化品牌没有形成;四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少,基础设施欠账多;五是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六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意识不强。
  三、统战工作助推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关注文化改革,建言献策谋发展。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紧紧围绕加快文化改革中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护优秀文化传统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集中攻关,形成了3份具有应用价值、解决关键问题的调研成果。注重抓好成果转化,有5条意见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落实。
  二是培育文化人才,联谊交友建队伍。广泛团结文化界党外人士,全面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建立了100余人的文化界党外人士信息资源库。加强文化界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今年以来开展培训和联谊活动6次,帮助解决文学艺术创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8起。
  三是服务文化产业,参与支持促发展。积极引导非公企业转型创办文化产业项目,支持帮扶民营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深度参与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新上企业8家、改扩建11家,并主动提供政策、融资、技术、人才、信息和法律援助服务。
  四是加强文化交流,打造品牌树形象。充分挖掘禹州作为“夏都、钧都、药都”的“三都”文化品牌深厚内涵,以姓氏文化、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为依托,广开联络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港澳台和海外知名社团、企业家的联谊交流,接待团组5个、72人次,外出学习考察3次,增强了对港澳台海外同胞的亲和力、感召力,持续提升文化影响力。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禹州市统战部门助推文化建设的做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市委、市政府投入2亿多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三馆一中心”等文化工程,图书馆新馆、科技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站等基础文化设施完备,广播和有线电视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文化机构200余家,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科技馆1个、文管处1个、影剧院1个,乡镇文化站26个,农村文化大院168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

  二是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印刷广告、广播影视与音像制品、互联网信息服务、文艺表演、文化旅游和艺术教育等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各类文化生产经营单位达10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5家,直接从业人员达9000余人,年产值18亿元,上缴利税2.2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三是文化产品市场日益繁荣。我市文化产品市场已经形成多格局、多体制、多种类的文化经营网络,初步形成了包括图书市场、音像制品市场、工艺美术品市场、文化演出市场、电影放映发行市场、电信服务市场、网络服务市场、旅游产品市场等为主的文化产品市场体系。

  四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画圣文化、黄帝传说、姓氏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和“五区一线一园一带”旅游线路,彰显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日渐浓郁。成功举办了钧瓷邮票首发式,连续举办了7届药王孙思邈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5届中国钧瓷文化节。钧瓷文化香港行、钧瓷文化台湾行以及国际禹州方山溯源恳亲大会、画圣吴道子祭拜典礼等活动,彰显了禹州特色独具的人文魅力,带动了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五是文学艺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学艺术以及剪纸、葫芦烙画、泥塑等民间文化得到较快发展,全市省级以上书协、作协等会员50余人,各类文学艺术人才达到200余人。其中,大型现代戏《青山情》荣获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以好军嫂吴新芬为原型的电影《加油新芬》,公映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刚刚闭幕的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由我市和许昌市与中视翰林(北京)国际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电影《画圣》,获得七项提名奖并荣获中国新片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和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美术两项大奖。禹州药会、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钧瓷烧制技艺和大禹神话传说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中禹州药会、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助推文化建设启示
  禹州市统战部门助推文化建设的实践,说明地方统战组织服务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具体工作中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发挥“智囊团”作用,多出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作为人才库、智囊团的统一战线,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培养一大批文化领域领军型、创新型的人才。要鼓励广大文化领域的知识分子不断创新文化发展形式、丰富文化载体,弘扬思想文化主旋律、提倡文化表现多样化,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意义的文化精品来满足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并鼓励引导他们立足文化战线本职岗位,多出好的精神产品。
  二是发挥建言献策作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要积极引导党外人士围绕文化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发展路径的选择等深入实际调研,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以促进文化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引导党外人士开展建言献策,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协助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财力支持和人才培养机制。要注意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多渠道培养和引进海内外文化人才,通过加强联络推动文化交流。
  三是发挥新型组织“生力军”作用,促使新型组织和文化建设双赢。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优势,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要推动民营企业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引导他们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内在文化,自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企业文体活动,多渠道多形式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影视传媒、移动网络、文化旅游、文化信息、艺术教育、体育健身、出版音像、美术广告、会展咨询等文化产业。要大力推动品牌战略,实施资源整合,引导民营企业共同建立大中小型的文化产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加快培育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
来源:禹州市委统战部